印參與“海上絲路”可破“珍珠鏈論”
  【印度】狄伯傑
  印中都是文明古國,兩國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中互相交流文化,互相學習,從而發展和充實了彼此的文明。印中兩國在歷史上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嚴加防守的邊界。無數印中文化使者,如法顯、鳩摩羅什、菩提達摩、玄奘、義凈等,自由來往於兩國之間。正如季羡林教授所說的因為有了這種交流“一直到今天,我們尚蒙其利”。
  印中兩國是亞洲大國、發展中大國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,又是金磚國家和多個多邊組織、論壇的成員。當全球經濟和戰略重心逐步轉向亞太,印中關係將定義亞洲乃至世界的新國際政治、經濟秩序。正因如此,習近平訪印對加強與印度的雙邊關係發出明確信號。可以預見,各領域雙方的游戲規則將發生變化。
  毫無疑問,這次訪問將大大地促進兩國經貿關係。印度不會因為需要日本的投資和技術,就忽略中國的投資和技術。中國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,接近占印度全貿易總額的9%。儘管如此,中國在印度的投資不如日本大。這次訪問將改變這種不對稱的格局。中國希望在印度建立工業投資園區。我認為這一方面在印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,另一方面減縮貿易逆差。中國在基建方面的技術還是算成熟的, 價格有競爭力,印度何苦不乾?
  從戰略角度來看,雙方互信也將進一步增強。雙方有可能進一步積極地探索包容性和共同安全體系。兩國正在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,實際上是印中之間最早的南方絲綢之路。習近平所提出的“一帶一路”的想法是高明的。
  雖然印度在‘海上絲綢之路’方面持懷疑態度,不過我認為印度一旦回應參加此建議,美國對亞洲的“再平衡”政策將落空。印度能夠與中國推動BCIM經濟走廊即南方絲綢之路,為什麼不能加入“海上絲綢之路”呢?“海上絲綢之路”在自從漢代開始印中文明對話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中國曆史學家班固寫的《漢書》里就有有關記載。隋唐、宋、明清時兩國之間在海上的交流更為頻繁。印度東西岸的各大小港口上擠滿了來自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船,中國各港口也有類似的情景。我認為若印度能夠參與此構想,西方所謂的中國制約印度的“珍珠鏈論”就站不住腳了。其二,“海上絲綢之路”將把亞洲各國的經濟命運連在一起,大大地發展各國之間的經貿、人文交流。
  今年正好是“印中友好交流年”。當前雖然兩國的學者、游客、商人、媒體、智庫等都在進行不同層面的交往,但是因各種阻力交流還是有限的。我們的簽證政策還不夠開放。許多中國學者無法參加印度召開的學術會議, 更不用說為了正在形成“漢語熱”交換老師。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。
  上述情況也說明印中之間存在不少問題。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也是其中之一。這是“互信赤字”的根本原因。然而,沒有領導人的政治意志,邊界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。
  印度一貫主張“戰略自主”的外交政策,這包含“不結盟”的內涵。這與印度歷史外交政策的發展,以及印度本身的地緣戰略位置有關。這一外交政策的成敗,還取決於全球權力結構上的變化。莫迪政府執行的外交政策更為務實,與日本搞好關係,又與中國和美國搞好關係,但絕不會出現一邊倒的局面。▲  (原標題:印專家:印參與海上絲路可破西方珍珠鏈威脅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c50ocux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